🥶朝若惕😮

我爱的人是一位天使,她的名字叫上官婉儿。

被仇恨异化的平庸灵魂——太平公主性格解析

又双叒叕到了写太平公主的时候了。每次我分析太平公主时都会被骂,不过没关系,竟然决定动笔写了,那就不怕被骂。

因为今天,我就是来骂太平公主的。

 

本文的分析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上官婉儿墓志》是太平公主亲手所写这个推测上。之前对于这个观点零散做过些分析,这里再将过去的看法做一下总结:

1.二流的文笔。

《上官婉儿墓志》文笔怎么样?中等偏上,与当时一流的文章大佬没得比,但也比某些三流水平专业得多,比如说上官经野。那么问题来了,太平公主为什么不找一流的词臣来为上官婉儿写墓志铭?她平时聘用的一些枪手,什么崔融、李峤、张说、崔日用,哪个不是名噪一时的大文豪,为什么反而在上官婉儿的墓志上找一个二流人物来写,要给给堂堂文坛领袖丢这份人?

2.夹带私货的政治倾向。

整个中宗朝的ZZZQ就是肯定武则天的正统地位。不说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至少也是上官婉儿致力于维护的政治策略。

则天大圣皇帝,亶聪成德,浚哲应期,用初九之英谟,开太一之宏略。振玉钤而殪封豕,授金钺而斩长鲸。受河洛之图书,当昊羲之历数。——《即位赦文》

则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纪,绍隆为务,宏济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众。——《三藏圣教序》

伏以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答敬晖请削武氏王爵表敕》

则天大圣皇后建补天立极之功,受河图洛书之统,五精归运,四叶重光。——《拜南郊制》

则天大圣皇后思顾托之隆,审变通之数,忘己济物,从权御宇,四海繇其率顺,万姓所以咸宁。——《不许言中兴敕》

婉儿与武则天的感情那都不需要说的,怎一个好字了的。而《上官婉儿墓志》如何评价武则天呢?

先皇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

乱、旧、非天授命、给人带来了疾苦的篡位者。这段话没有主语,但句句指向武则天。《墓志》不仅将武则天打成反派,还完全撇开了武则天与婉儿的关系,仿佛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是仇人一样。当着上官婉儿尸体的面打上官婉儿的脸,当着太平公主这个女儿的面骂太平公主的亲妈,写《墓志》的人几个脑袋啊?

3.不经考究与审查的称谓。

(1)在婉儿饮鸩被救回之后,墓志说她“表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然而下文又接着称“昭容”。这种低级错误都随便犯的么。

(2)“太平公主哀伤”。太平公主的正式称谓是“镇国公主”或“镇国太平公主”。如果是太平公主请的人写墓志,怎么敢直呼“太平公主”。

4.极其无聊的琐碎小事。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使吊祭,词旨绸缪。

墓志不谈上官婉儿的辅佐之功,不谈她的治国之策,却偏偏要强调一句“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如果这篇《墓志》不是太平公主亲手所写,那么根本解释不了以上的问题。

以上BUG再结合上官婉儿匪夷所思的墓葬地址,整个充斥着一股子离谱的感觉。这么离谱倒还挺符合太平公主风格的,因为这人就挺离谱的。

如果将这篇《墓志》看做太平公主所写,那么就为研究太平公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一手资料。

太平公主为什么要亲自操刀?因为《墓志》让别人来写反应不了她想传达的意思和夹带的私货。

私货一:太平公主对武则天心中有恨。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可以作假的,尤其是常年浸泡在政治旋涡中的人。很多时候外在行不足以反应她的内心所想。比如说罔极寺,比如说《为太平公主请住山陵转一切经表》,请注意,这篇文章不是太平公主本人写的,它所表现的太平公主对武则天的感情,是作者李峤猜测出来的感情。而《上官婉儿墓志》所反应出来的对武则天的评价则更加能说明太平公主对武则天的态度。因为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太平公主的身份、或者哪怕是看在婉儿的面子上她都不应该如此评价武则天,如此挑拨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关系。

太平公主恨武则天的理由,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杀夫之仇

太平爱不爱薛绍或者薛绍爱不爱太平是很多太平粉纠结的问题,无论是列举的太平爱薛绍或不爱薛绍的证据都不足以说服人,而对薛绍爱不爱太平的推测也只是推测。无论太平与薛绍相不相爱,只要这夫妻俩没仇,太平公主有什么理由不恨自己的杀夫仇人?太平公主是冷血狂魔,一起生活了七八年的丈夫死了就死了?

2.背叛之仇

母亲对女儿的爱原本应该是无私的,包容的,为她着想的。在这件事情上,武则天的做法太过冷血,太过不考虑太平公主的处境,甚至是背叛了母女之间的感情,这种被最亲近之人背叛的痛苦恐怕要远远大于丧夫之痛。同样有过被背叛经历的人可能会感同身受。

武则天杀薛绍错了么?没错,站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她没错。当初李显的第一任老婆不也是受牵连被饿死的吗。但对太平公主来说,武则天的做法太冰冷了,只顾着清理自己的政敌而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处境与心情。被亲妈害死了自己的老公,留下四个未成年小孩让女人一个人抚养,这得有多卑微才能做到不恨,太平公主是那种甘愿卑微处下的人吗?

3.杀亲之仇

太平公主还有一重身份,她姓李,是李唐宗室的人,武则天清理宗室皇族,杀的是与太平公主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4.篡国之仇

这里我想做出一个恐怕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那就是:太平公主是封建男权宗法制度的卫道者。

整篇《上官婉儿墓志》充斥着大量关于“宗社”“皇基”“帝道”“贤明”“宫闱”等词语。在评价上官仪与上官庭芝时,尚能从一位臣子的角度出发,然而到了婉儿这,丝毫不提她关于“文坛领袖”与“巾帼宰相”的政治作为。对婉儿的政治才能,仅用一句“先帝惜其才用”总结过去。《墓志》对婉儿的评价,除了肯定她的文学才华外,始终没有超出“宫闱”“妇德”“忠君”的范畴。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太平公主评价一位女性所用的准则是什么。

她反对女性干政,更反对女性称帝。她大骂称帝的武则天是“乱逆”,这恰巧也是狂踩武则天雷区的词汇。整篇《上官婉儿墓志》从来没承认过女性的政治功绩,对妇德的要求就是维护李唐王室的正统地位。而太平公主自己对政治的参与程度也主要是通过政斗来维护李唐的正统性。她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国家、社稷、民生、经济等任何政治家应该有的概念。

基于此条,认为太平公主有称帝野心的人,那真是高看她了。

 

私货二:遮掩婉儿与韦后的关系,将婉儿拉向自己一派。

“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这一句明显使用了春秋笔法。一般用春秋笔法的句子都是别有目的,要么是为了遮掩什么,要么是为了揭示什么。这句话用到“委运”二字,不像是想揭示什么,那就是她想遮掩什么。她想遮掩什么呢?婉儿没有参与唐龙政变,在唐隆政变前,婉儿一直身处宫中与韦后在一起。婉儿与韦后关系不错,但太平公主恨韦后,所以太平公主想表达的意思是,婉儿身处宫中是在与韦后周旋。这就将第二个与婉儿关系好的女人推到了婉儿的对立面而拉向了李旦派系一边。上官婉儿真正的政治立场,早已在武则天立储时就显现出来了。

在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太平为主的李旦派系就已经建立了一套政变叛乱的话语体系,“暨宫车晏驾,土宇衔哀。”墓志甚至没有提到过李显是韦后所杀。连如此仇恨韦后的太平都不认为李显死于韦后之手,那么他们发动唐隆政变的目的就不是维护什么正义,而是为了篡位。

他们想要篡位,篡位需要理由,什么理由最合适?后宫干政最合适。婉儿也是干政女性,婉儿与韦后关系很好,但是太平公主不能这么说,所以婉儿与韦后的关系,婉儿的干政性质在太平公主这里就全被弱化了。

之前做过一个推测,我认为在刚开始时太平公主并不知道婉儿是李隆基所杀,(如果她知道婉儿是李隆基杀的还在婉儿墓志中吹李隆基的彩虹屁,那得有多大的病啊。)她把婉儿死亡的账算到了韦后一党的头上,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将婉儿与韦后撇清关系的理由。但是,韦后一党背后干坏事的主要是宗楚客和安乐等人,韦后算是最被动的那一个,太平公主为什么只点韦后的名?“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请注意这句“将除蔓草”。联系前后语境,不难得出这个“蔓草”指的以韦后为首的所谓“贼臣一党。”婉儿想要搞掉宗楚客不假,但她从没动过害韦后的心思,更不会有杀人的念想,何来“将除蔓草”?想要“将除蔓草”的不是婉儿,而是太平她自己。要说迫害过太平公主的人,怎么也是以宗楚客和安乐为首,韦后就没动过太平,太平公主对韦后的恨从哪来的?

1. 韦后是太平眼中意图篡夺李家江山的干政女性;2.韦后与婉儿过于亲密。

从这里可以看出,占有欲与嫉妒心,太平公主至少占一条,或者两条都占。

 

私货三:暗示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真实关系。

“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是一句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很有意义的一句话,它本身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一篇介绍人物生平与功绩的墓志,该赞颂的功绩不赞颂,却非要强调一场吊祭场面与一篇悼词是如何“绸缪”。她既然写出来,那就一定是有她的目的,至于什么目的,我想大概也许可能是太平公主想向众人宣布:“上官婉儿跟我有一腿。”

 

分析完了《墓志》,再来分析下太平公主这个人。分析理由依据上一篇文章,一个人年少时的经历对她后期性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平是一个万千宠爱中长大的真·公主,对她而言最不缺的就是爱。在爱中长大的人的特点:自信温和,更加重视精神不重视物质,缺少野心,缺少攻击性(这里说的攻击性是主动攻击性,不是被打了不还手,那不叫缺少攻击性,那叫孬种)。

但过度饱和的爱不一定是好事,体现在太平公主身上,带来的灾难主要有:

1.依赖性过强,缺少独立对抗风雨的智慧与经验。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太平公主几乎没有自己独立完成过什么事情,她成功过的事都是与别人合作完成的,甚至谁也不知道她在这件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比如说诛杀来俊臣,比如说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当需要她独立完成某件事时,表现分基本可以说不及格。比如说和李隆基扯头发事件与先天政变。因为史书特意的引导,将上官婉儿的能力分散到了到了太平公主与韦后的头上,把原本属于婉儿的东西还回去后,再审查太平公主的行为,就会发现她干的事简直惨不忍睹。在她遇到困难时,都需要别人出面帮她摆平,比如说中宗朝安乐和宗楚客几次找太平公主的麻烦都是婉儿在暗中周旋;五王想诛杀武攸暨降武攸暨的爵,也是婉儿在前面挡着。当灾难降临到她头上时,她连直面的勇气都没有,先天政变时听说情况不对,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上官婉儿不同,阿武和婉儿是从小经历过苦难的,而太平公主一出生就在罗马,一出生就在阶级的顶层,她不用努力不用奋斗就拥有一切,从小到大都没有努力的概念,阿武与婉儿的艰辛她都没有经历过。她就是一朵养在温室里的娇花,面对风雨缺少应对的智慧,不是她智商不够,而是她没有获得过与逆境做斗争的经验。她什么都不用操心,遇到困难也有人帮她解决,身边的人强大到过分,不用她自己动手就有人帮她摆平一切。当她的靠山一个个离去,需要她自己站出来承受风雨时,她两眼一黑不知所措。为什么她对婉儿的评价这么高,婉儿死了她这么难过,仿佛天塌了一样,不仅因为她与婉儿的关系好,也因为婉儿是她最为依赖的保护伞。婉儿没了,她能依靠的最后一个靠山就倒了。

2.分不清好歹,缺少识人之明。

阿武与婉儿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她们的性格中就养成了拼搏奋斗的特质。她们做事有坚定的目标,无论是为了权力也好,为了信念也罢。在向上攀岩的过程中也吸取了大量的处事智慧。如果以武则天为参考线,上官婉儿犹如人类幼崽的话,那太平公主就是颗受精卵的水平。婉儿哪怕识人之明不如武则天,至少她能分辨得出才与庸的区别,也降得住手下的这些人。太平公主不是,她没有独自承受过风雨,对人性的复杂缺少认知,她从小就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分不清究竟谁是真对她好谁想害她。她连二张都驾驭不了,她献上男宠,欲用美人计使武则天就范,然而二张转身就能骑在她头上作威作福。别有用心的人一点花言巧语就能把她骗得团团转,然后肆意榨干她的价值,当保护伞倒下没人再能为她着想后,她最信任的人也就成了害她最惨的人。

李显从什么角度来看,对她这个妹妹都做到了仁至义尽。镇国的称号是李显封的,开府是李显允许开的,她的食封李显从五千追加到一万,李旦才给她追加多少?李显对这个妹妹的封赏规格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亲女儿们,允许她待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也没干出过把她迁到外地流放的勾当。在安乐和太平扯头发时更没有帮着女儿欺负自己的妹妹。可是她却将对韦后和安乐的恨牵连到李显身上,转身就帮着李旦送给了李显一套绝种大礼包。这样的人,除了“白眼狼”不知道还有什么美好词汇能送给她。她一心帮助,巴心巴肺的旦哥哥又怎么样呢?吸她骨敲她髓,无情利用她又无情抛弃她,她被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这个亲哥哥给算计了。

从这点上看,韦后都比她好很多,至少韦后没有为了权力恩将仇报。

3.当她遭遇不幸时,很难再通过爱来救赎。

我把太平公主心态的转变过程,称为被仇恨异化的过程。

太平公主人生的转折点,从武则天清洗李唐宗室开始。如果她的母亲不是武则天,那么她可能只是一个淹没在盛世尘埃中的富贵公主。当武则天冷酷无情的屠刀砍在她身边时,仇恨的种子就已深深埋在她的心中。先跳过她复仇的过程只看结果:神龙政变,太平公主参与到以五王为首的阴谋中将武则天拉下台;多年以后,她仍在上官婉儿的墓志里阴阳怪气责骂武则天。将这两件事结合进献男宠、建罔极寺、守丧、《为太平公主请住山陵转一切经表》一块来看,会发现这个人的前后行为非常矛盾,这相互矛盾的行为总有一些是出自真心,另一些是为了作秀。至于哪些是出自真心哪些事是为了作秀,明眼人一把子就看出来了,不需要我多费口舌。如果你能把太平公主向武则天进献男宠看做是太平对母亲的孝顺,那我是不是可以把太平在安乐婚礼上献舞看做是太平对侄女的喜爱?不都是谄媚的讨好行为吗,讨好母亲就叫孝顺讨好侄女就不是?都是在权力场上混的,谁还不会惺惺作态了?张说、李旦、李隆基哪个不是个中好手,再看看太平和这几个人走得多近?看看太平在唐隆政变之后那不可一世的架势,那像丢垃圾一样把李重茂丢一边的气场,要是没有发生李隆基杀婉儿这件事,那太平跟这几人就是物以类聚。

对太平公主而言,别人对她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当她的心中产生恨时很难再用爱来救赎,因为爱已经无法让她感动。她不懂感恩不懂回报,她只能接受别人对她好,在她的字典里看不到宽容二字,看到的也是有仇必报。她不懂得退让,她哪怕退让也是为了蛰伏,这种屈尊的退让会化成恨潜藏在她心中,等待时机成熟了就迫不及待将对方送下地狱。将婉儿与太平做下对比,她们共同干的一件事情是将武则天推下台,然而婉儿即便是在武则天失势后依然致力于维护武则天,而且绝口不提李显、李旦、太平曾经背叛过武则天的事;太平公主扭曲到了以婉儿之口来骂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大权在握时她不敢违逆武则天,武则天死后通过痛撕武则天的伤疤来满足复仇的快感,她对武则天的仇恨直到武则天死了都没有休止。她如此对待婉儿,说明她对婉儿崇拜自己母亲这件事充满了不满。她为了发泄心中的恶念不惜牵连无辜之人,她恨武则天会牵连到婉儿,她恨韦后、安乐会牵连到李显。婉儿和李显对太平差吗?这就是他们拿真心换来的结果吗?如果太平为婉儿报仇很令人感动的话,那么没有她联合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婉儿就根本不会死。

莫信皇家有真情,信了的人都不得好死,包括太平她自己。

因为她的恨已经无法通过爱来救赎,也无法消解,所以就造成了下面一则特性:

4.恩仇不分,有仇必报,却非有恩必尝,甚至恩将仇报,至死不休。

因为她有仇必报,所以当得知婉儿被李隆基杀害的消息时,向李隆基复仇也就成了她下一步的目标。

从这点上看,韦后都比她好很多,至少韦后没有为了权力丧心病狂到恩将仇报。

5.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人格(可能不准确),不懂得真正的替人着想。

我对你好,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认为怎样做才是对你好,而不是设身处地站在你的角度考虑怎样做才是对你好。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满足自己居高临下的道德感与权威感,我不知道心理学上将这种心态叫做什么,姑且把它称之为“恩情绑架”,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爱就属于这种,受亲生母亲影响,在太平公主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自然也学不会如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大概都有点自恋型人格,她们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缺少共情能力。当然,武则天缺少共情能力是必然的,但凡她共情能力强点也干不成这么大的事。太平公主缺少共情能力,一是因为没有从父母那学到这项技能,二是因为从小得到的爱太多,太理所当然。虽然人家有典型的公主病,不过谁让人家是真公主。

太平公主在婉儿墓志中夹带私货时,根本不考虑婉儿如果在天有灵看到这样的文字该作何感想,也不考虑将她葬在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多寂寞。因为她不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她感受不到婉儿心境的变化与孤独,所以太平和婉儿不是灵魂知己,她们的灵魂并不相通。

整个墓葬只能体现她对婉儿的感情深厚,但谈不上真挚。我甚至怀疑在她的内心深处可能并没有真正的尊重过婉儿。     

她是游离于封建制度规则之外的皇家成员,是最受父母宠爱的掌上明珠,她有一套妇德母德的标准,她可以礼贤下士,可以谦虚温和,同样也可以不守规矩,为所欲为,她对自己要求很低,她可以一面与婉儿谈恋爱,一面与丈夫生孩子。比烂她算烂中好,比好她算好中烂。抛去“镇国公主”的光环,她的灵魂平庸无奇。


二编

一说太平公主,一堆牛鬼神蛇就蹦出来了。不是无能狂怒人生攻击就是把无知当自信用它那点可怜的智商试图打败你。某些人的逻辑真是太有意思了:

路人甲:我不了解历史,但我觉得你还是别分析了,因为你没有逻辑。

我:你不了解历史那你在这碰什么瓷呢?你无知你有理了是吧?这就是你所谓的逻辑是吧?

评论(85)

热度(201)

  1. 共2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