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若惕😮

我爱的人是一位天使,她的名字叫上官婉儿。

详解上官婉儿一生之(二)年少轻狂

上一篇文章解析了婉儿与武则天之间的家仇问题。无论上官仪的死因是什么,至少在婉儿和武则天看来,和武则天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此在分析婉儿的性格时我们自然就把这一因素抛开不谈。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与他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我们通过婉儿年少时的经历,可以推知她的性格;同样,通过她成年后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推她年少时的经历。

少年时的婉儿都经历过哪些重大事件呢?据现有史料可考的主要有仨。

第一件事众所周知,因为爷爷上官仪的关系,上官一家集体阵亡,还没断奶的小婉儿跟着母亲配入掖庭。唐朝社会有一种风俗,就是有人当了宰相或者大官之后,为了提升自己家族的声望,会选择与五姓七望联姻。小婉儿出生时,爷爷的身份是宰相,母亲是五姓女,这种家世条件是比较符合当时社会风俗的。婉儿的出生不可谓不高贵,然而一场飞来横祸使得这位原本应该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千金小姐一夜之间沦为卑贱下等的奴婢。对她的命运起关键作用的,也是这突如其来的横祸。虽然她没有亲身经历那样的变故,但一定会成为她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柔嫩脆弱的小孩子从记事起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全家男性一夜之间人头落地,女性沦为官婢,从尊贵到卑贱的身份转换仅在一刹之间,这种冲击无论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都完全无法自我保护的小孩子。这种家族悲剧的阴影从头到尾都影响着婉儿,影响着她的性格和她的选择。婉儿性格中最倔强,最执拗的部分,也与这悲剧的阴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婉儿最终死亡也与这悲剧脱不开干系。她的出生就注定了她拥有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但这疾病被她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涵养、高尚的道德与友善的生活环境冲淡了很多,以至于从她的行为中很难看得出隐藏在她灵魂深处的扭曲性格。当然扭曲并不代表变态,也不代表会去伤害别人,她最终的选择是伤害自己。婉儿从未想过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哪怕是生死相对的政敌,婉儿也从未考虑过杀人这个选项。婉儿的扭曲性格虽然很难从她的行为中察觉到,但一定会以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成为她自我毁灭的最深层原因。

 

年少时的第二件大事:十三保研。

上官婉儿这姐妹,从小就有非常严重的社交牛逼症。《景龙文馆记》中有记载,说婉儿十四岁时(按墓志的说法应为十三岁)因为无比的才华传入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奶奶将她传唤到跟前进行殿试。如平凡无奇的你我这些人在众人面前读个文章可能都磕磕绊绊,高考时答个考卷小手都得抖上一会才能正常写字,上官婉儿一个最下等的奴婢面对一国之母,写文章时竟然脸不红心不跳,脑袋都不带短路,一口气写完了人家一晚上才写得出的文章,你说这位主的心理素质得有多强,对自己的才华得有多自信。

这就是全家祭天锻炼出来的能力吗?爱了爱了。

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景龙文馆记》

婉儿十三岁即被封为才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才人这个身份究竟是嫔妃还是女官?

《通鉴考异》中有一句对于四品美人的描述是:

且美人泛侍左右,又非嬖宠著名之人。

如果连四品美人都只是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女官的话,那五品才人又是什么呢?

《讨武曌檄》中也说武则天: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意思就是武则天原本就是个伺候皇帝的。结合这两则史料分析,可以看出“才人”这个身份具有女官的性质。在当时同样有许多世家女子纳入宫中,什么清河崔氏、兰陵萧氏等世家大族的女儿都有过被封为才人的经历。这样看来她们又是嫔妃的身份。兼取两种说法,我认为才人应该是同时具有嫔妃与某项具体职责的女官双重身份。但是李治自从有了武则天后,就没有再和任何女人有过子嗣,不至于一个五十岁的老男人突然看见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就把持不住要发生点啥,武则天也不至于非要给自己弄个情敌出来。婉儿的才人是武则天封的,所以婉儿的才人应该属于女官范畴而不是嫔妃。武则天将婉儿封为才人,着重突出的是女官这个职能,而武则天当年同样被封为才人,也就是说,武则天是以当年自己的经验安排婉儿的身份,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当年武则天的这个才人很有可能女官的性质更重。这点孟宪实教授《武则天研究》中解释得更加清楚,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第三件大事,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能算作一件风流雅事。话说有一回,皇宫的某园某苑开了一朵双头牡丹(原谅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双头牡丹是个什么东西),唐高宗李治一高兴,大宴群臣,喝酒作诗。武奶奶牵着还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的小婉儿出场遛弯,小婉儿所做的诗艳压群臣,夺得头彩。此次宴会也留下了婉儿前期唯一的一句诗,除了这句“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婉儿其余诗作全部写于唐中宗时期,坊间流传疑似出自婉儿手笔的,什么写给李贤的诗那都是后人托名婉儿的作品。如果婉儿能写出这种三流玩意来,武则天不得嫌弃地一巴掌把她呼臭水沟里。至于《彩书怨》,那是一首写给武则天的政治闺怨诗,和李贤更没有一块头皮屑的关系。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假上官婉儿木门寺题诗

 

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这句“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这句诗的话,我的看法是:这是只有天使才能写出的文字。

这种诗句也只有十四五六七八岁的小青年才写得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灵魂够澄澈,够干净,因为她的心够干净,才能写出这样纯净美好的文字来。她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她心中所想的世界。因为她有一颗如璧似兰的灵魂,她把两朵并肩开放的牡丹比作如璧如玉的的灵魂挚友,这对璧人的心犹如空谷幽兰一般馨香洁净。这时候的婉儿,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婉儿是天使,然而,想要培养出天使,首先得有一片天堂。那么这个天堂是谁为婉儿建造的呢?当然是武则天。武则天保护了婉儿作为诗人的,浪漫多情,一尘不染的灵魂。这种浪漫多情,指的是她天生自带的,与日月山川,天地万物共通共融的灵性之情,与男女之爱无关,所以不必纠结这个“连璧友、臭兰人”具体指的是谁。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带到一众三公九卿面前展示才华,武则天对婉儿的宠爱可想而知。不仅婉儿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了自信,武则天同样对她的才华充满自信。满朝文武在她面前更是汗颜,一个从小就能在人才荟萃,在一个帝国的最高阶层艺压群雄的人,一个从小就是在赞美与惊叹声中长大的人,又会养出什么样的性格呢?

那就是自信狂傲、孤高自诩、目中无人。

彩楼扔(评)诗这件事就是她这种性格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从她留下的那些诏书中也能感受到她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属于大唐盛世的自信与雍华。

所以这样一个人可能会是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吗?根本不是,她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跟谁都敢正面刚的熊孩子。

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达官贵人或者有钱人家的一条狗都比穷人家的亲儿子尊贵。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婉儿要靠看人脸色过活。薛怀义需要看人脸色吗?张昌宗和张易之需要看人脸色吗?她只要满足了最高位者对她的喜爱,只有别人看她脸色的份,哪里用得着她看别人脸色。

武则天能从婉儿身上得到什么?除了心灵的慰藉,审美的滋润她什么也得不到,她与婉儿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利益瓜葛。她们之间没有利益瓜葛,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以婉儿的性格、为人推导武则天的性格为人,同样也能通过武则天的性格为人反推婉儿。从此处可以看出,在史书不曾记载到的地方,武则天的内心中一定有她不为外人所知的温柔细腻的一面。

 

从这句诗也能看得出,婉儿是个从小到大不缺爱的人。在前期,她的生活环境与人际圈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一、母亲郑氏;

二、掖庭宫中的各色人等;

三、武则天与其他皇室成员。

 

一、母亲郑氏

婉儿的母亲郑氏前面已经说过,是五姓七望大家族中的女孩。因为她的母亲是有着良好家世传承的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所以就给婉儿眼界、胸襟的培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册府元龟》中有一则关于郑氏的故事。说郑麻麻的侄子王昱劝说郑氏:婉儿被皇帝李显信任,却又附会武三思,这乃破家的征兆,希望郑氏劝自己的女儿看清楚时势。郑氏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回家劝婉儿,婉儿大怒,告诉麻麻:“王昱是在放屁,你不要相信他。”等到武三思被诛杀,婉儿惊觉到王昱的话有道理,于是开始归心王室。

唐朝的女孩成婚普遍在十五岁左右,郑氏被打入掖庭宫时很可能还未满二十。她一个人在艰苦悲陋的掖庭宫中,不仅要将唯一的女儿抚养长大,同时自己也要面临由千金之女到阶下囚这一身份的转变,她能培养出上官婉儿这样的女儿,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博雅温柔、坚强独立又拥有过人智慧的女性,这种相当于涅槃重生后的人,内心一定拥有自己的主见与坚定的信念,绝对不可能会是一位听风就是雨的无知妇人。她与自己的女儿相伴四十载,自己女儿的为人自然没有人比她还清楚,何须听取外人的话来规劝婉儿?

婉儿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之所以成了如今这副鸟样子,多拜这种没有根据没有逻辑瞎编乱造的故事所赐。更何况婉儿从头到尾都是一心向着武则天,她什么时候向过王室?

王昱,上官昭容姨弟也,神龙中,引为左拾遗。昭容附韦氏,通武三思,将不利于国,昱谓上官母郑氏曰:“主上往在房州,则武氏得志 矣。今有天命,所以能兴天之所兴,不可二也。武三思有异 志,天下知之,必不能成。昭容为上所信,而附会三思,诚破家之征,愿姨思之。”郑以为然,言于上官。上官怒曰:“昱之谬言,不复信矣。”及三思被诛,李多祚于玄武楼下 索韦氏及上官等首,及兵释,上官氏惊惧,以昱言而有征,遂归心王室。 ——《册府元龟》

 

二:掖庭宫中的各色人等。

自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公之于众后,便有人猜测,婉儿可能是由太平公主发现,引荐给武则天的。这种情况过于戏剧化,可能性极低。掖庭宫把守森严,太平公主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掖庭。最大的可能是年纪小小的婉儿因为“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名声传出了掖庭宫之外,自然也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在召唤婉儿前应该已经读过婉儿的诗,我们可以注意下,婉儿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见武则天时写的并不是诗,而是篇幅比较长、需要精心构思的其它体裁的文章。这也说明了婉儿装逼的习惯从小保持到大。

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景龙文馆记》


婉儿的名声既然能从掖庭宫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可以想见她在与武则天跨越阶级的会晤前已经十分出名且受欢迎了。《唐六典》中提到:

凡初配没有伎艺者,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入于掖庭。

意思是发配为官婢的这些人,没有特殊本领的,根据各部门的需要随机安排打杂工作。有些特殊本领的,安置在掖庭宫里。也就是婉儿的麻麻因为有所长处才配入掖庭,那她在掖庭中干的一定不是什么粗笨活计,应该相对而言算是轻松的。掖庭宫的都是工巧者,文化修养还算不错,掖庭宫同样也是皇帝的妃嫔暂居的场所。所以婉儿的名声才能从掖庭宫传出去到武则天的耳朵里。因为郑氏的活计相对轻松,她才能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培养女儿,婉儿才有足够的才华与知识储备得到武则天的看重。当然,活计相对轻松并不代表不苦,掖庭的生活也只不过是比最下等的,洗衣打杂的罪奴好一些,本质上她们还是奴婢的身份。因为掖庭宫的众人文化程度相对不错,像婉儿这种小神童能受到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婉儿既不缺少最亲近的人爱,也不缺少周围人的爱。这是她历经苦难仍旧善待这个世界的前提。

 

三、武则天与其他皇室成员

婉儿虽然从小失去了自己的家,但武则天又将她接入了另一个家。因为从记事起婉儿就生活在苦难中,所以当武则天向她伸出手接她上岸时,她的心里只有感激与回报。这个家的人对她十分友善,至少武则天、太平公主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李治能允许武则天将婉儿带到众人面前作诗,可以说明他对婉儿也还算宽容。至于李贤、李显等其他男性成员,接触的机会应该不是很多,能从她和李显的互动中感觉得到至少在李重俊政变前,婉儿和李显还不是很熟。武则天把她当做亲女儿,太平公主又与她同龄,且二人感情真挚深厚,因此婉儿的成长过程几乎都是不缺爱的。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大致就是每个人后期的性格养成以及行为动机都与年幼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尤其是对爱的体验。从小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人成年后更加温柔平和与自信,也更懂得去爱别人。从小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成年后更加缺乏安全感,攻击性更强、心理问题更多。由这个理论推导,从唐玄宗以下的史料中记载的那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首鼠两端的上官婉儿形象不符合这种情况。当然仅仅是做出这样的分析说服力尚有些不够,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件反证这篇的内容。

婉儿是从社会的最底层被武则天选中,她的出生环境与成长环境都很畸形,她没有自己的家,她寄人篱下,虽然这个“篱下”是比较特别的皇家。哪怕这个家庭中的人对她再好,把她当做家人对待,对她来说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武则天对她的好不是像对待亲生儿女一般天然无私,是有条件的,一个母亲对子女的喜爱与生俱来,但对外姓人不是,武则天看中婉儿的才华,婉儿的能力,婉儿想要持续获得武则天的喜爱,就要使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不断增长。这也使得婉儿养成了一种感恩与付出的性格。所以她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她的重心都放在了替别人的家庭着想和事业上。但是这个事业……我也没看懂她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可能并不是什么现实世界的财富、名利、物欲上的追求,而是某种精神、境界上的理想。这种追求是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所以同样一个上官婉儿,在不同人的眼中她就是不同的模样,更何况大多数的人对她的认知都是有史书先入为主的加成,因此想要认识一个真正的上官婉儿,更是难上加难。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看下,年轻的婉儿总体而言就是一个神采飞扬、意气风发又不失纯真浪漫的少女形象,这样灵气的少年天才,你,爱了吗?


评论(2)

热度(70)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